“中国古代书画”专题展览新闻发布会现场(摄影/余秋雨)
经过紧张筹备,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“中国古代书画”专题展览将于2019年12月17日在国家博物馆南12展厅启幕。
【展览基本信息】
展览
中国古代书画
展期
长期展出
地点
国家博物馆 南12展厅
票务
免费对公众展出
此次“中国古代书画”专题展览以时间为主线,遴选宋元名家的稀世之作和明清各派的代表作品52件,较为全面地展示出宋元以降中国古代书画的发展脉络。展览分为三个单元:
展厅一瞥
【展览背景&缘起】
中国书画艺术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,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。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,书画艺术相互借鉴,形成了许多共同的审美意趣和精神追求。
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代表国家收藏、研究、展示、阐释能够充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机构,历来重视对古代书画的征集与收藏,馆藏古代书画名品佳作近万余件。这些藏品的时间跨度从魏晋残纸、隋唐写经到宋元名家、明清流派,脉络清晰、规模庞大、品类丰富,在国内同类收藏中位居前列。
此次“中国古代书画”专题展览在展示国博丰富馆藏的同时,旨在反映中国书画艺术极为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,再现传统文脉连绵不断、代续传承的本质,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大度与创新进取。
展品一瞥
【展览特色】
此次“中国古代书画”专题展览虽然只有五十余件书画作品,但展示了近千年画坛书界的发展风貌,力图为观众呈现一场缤纷的视觉盛宴。
展览首次在国博展厅将近10米长宋人《辋川图卷》及任仁发《饮饲图卷》等宋元真迹全部打开展出,使观众能够完整地欣赏到书画珍品。
展览中还展出了一批造型独特、制作精巧的文房用具,不仅显示了文房用具与书画创作的密切关联,而且丰富了展览文物种类。
同时,展览将通过定期展品轮换、改陈设计等方式,推动馆藏文物不断走出库房、走上展线,让文物活起来,提升观展体验,努力做到常展常新。
【展品先睹为快】
辋川图卷(局部),佚名,宋,纸本水墨
纵43.8厘米 横955.5厘米
中国国家博物馆藏
此卷无名款,前无引首,后无题跋,系以唐王维《辋川图》或其他宋人所摹王维《辋川图》为蓝本摹绘而成。辋川位于今陕西省蓝田县,唐时原为诗人宋之问的别墅。《旧唐书•王维传》载其:“晚年长斋,不衣文綵,得宋之问蓝田别墅,在辋口。辋水周于舍下,别涨竹州花坞,与道友裴迪,浮舟往来,弹琴赋诗,啸咏终日。尝聚其田园所为诗,号《辋川集》”。王维曾于辋川山庄的清源寺墙壁上绘制辋川图,据《宣和画谱》载,御府收藏王维绘画一百二十六件便有多件作品描绘辋川景色。宋人秦观《淮海集》载《辋川图》所绘风景有:华子冈、孟城坳、辋口庄、文杏馆、斤竹岭、木兰柴、鹿柴、南垞、北垞、白石滩、竹里馆等。
行书致张景亮信札册(之一),赵孟頫,元
纸本,纵29厘米,横11.5厘米(每开,共二开)
中国国家博物馆藏
赵孟頫(1254—1322),字子昂,号松雪居士、水晶宫道人,吴兴(今浙江湖州)人。宋宗室,太祖十一世孙,后出仕元朝,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。赵氏博学多才,诗词、书画、音乐造诣均深,追求“古意”,倡导“书画同源”,强调绘画中用笔的书法趣味,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。
此书札是赵孟頫写给外甥张景亮,主要谈及代濮润之子向景亮之女求婚的事情。书札以碧色纸写就,书风出于“二王”,体现了赵氏对法书名迹的学习和推崇。由于此作不同于正式的书作和公文,整体较为随意,富于变化,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,是赵孟頫中晚年行书上乘之作。
真赏斋图卷,文徵明,明嘉靖三十六年(1557)
纸本设色,纵28.6厘米,横79厘米
中国国家博物馆藏
文徵明(1470—1559),初名壁,字徵明,后以字行,更字徵仲,号停云生、衡山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。嘉靖二年(1523)以贡生被征至京,授翰林院待诏,预修《武宗实录》。嘉靖六年(1527)辞归。山水法赵孟頫,旁参王蒙,青绿、水墨均擅。其追随者甚多,如其子文彭、文嘉,侄文伯仁,学生陈淳、陆治、钱毂等。
此卷是文徵明八十八岁时所绘,写友人华夏真赏斋之景。图中线条精劲,设色雅致,为文氏晚年细笔之杰作。华夏,字仲父,一作中甫,号补庵,别号东沙子、东沙居士,无锡 (今江苏无锡) 人。富于收藏,室名“真赏斋”。
【布展剧透】
摄影 | 庞道琼 余秋雨
(更多展览详情以国博官网为准)
转自:中国国家博物馆
总访问量:16017759 |